设为主页 | 联系我们
中国文明网总站 首页 文明播报 领导活动 志愿服务 迎讲树 创建活动 未成年人 专题荟萃 创建须知 图看肥西 聚焦 乡镇动态 肥西印象 三线三边 公告栏 思想道德 我们的节日 图片新闻

杨振宁

来源: 肥西文明网 时间:2022-05-05

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,

惊才绝艳。

你贡献给世界的,

如此深奥,懂的人不多。

你奉献给祖国的,

如此纯真,我们都明白。

曾经,你站在世界的前排,

现在,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。

——《感动中国》

2021年度人物 杨振宁



  今年3月,在央视播出的《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,出生于合肥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赫然在列。



 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,16岁时,刚刚高二的杨振宁便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。1949年是杨振宁人生的转折点。这一年,他正式从学生转变为学者,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专研物理学理论。

  1966年以后,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,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。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、英国皇家学会会员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、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。1957年,杨振宁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“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”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。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。



  在7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,杨振宁在统计力学、凝聚态物理、粒子物理、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做出了13项重要贡献。

  杨-Mills规范场论是杨振宁最大的贡献。1954年,杨-Mills规范场论(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)发表。在两篇短文中,杨振宁和Mills将Weyl的阿贝尔规范理论推广到非阿贝尔规范理论。这个当时没有被物理学界看重的理论,通过后来许多学者于1960到1970年代引入的自发对称破缺与渐进自由的观念,发展成今天的标准模型。这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,主导了长期以来基础物理学的研究。



  杨-Mills理论有“开天辟地”的崇高地位,它的成功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场革命。也凭借这项研究,杨振宁和哥本哈根学派(量子力学的主要创立者)、爱因斯坦站在了同一高度。



△青年杨振宁

  杨振宁一生征程,荣誉无数,从国内走向世界,再回归祖国,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,从一个地方开始,走了很远的地方,现在又回来了。”

  而肥西三河古镇,可以说也是杨振宁的“起点”。



  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古镇南街,它的前身是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,始建于明清时期,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、明清风格宅院。虽然杨振宁出生于合肥四古巷,但年幼时,他的母亲会经常带着他回三河小住。


△杨振宁4岁时在合肥的照相馆留下的照片

  杨振宁的母亲是肥西三河人。1937年抗战爆发,为了躲避战乱,少年杨振宁随母亲来到肥西三河,客居求学。

  1991年,肥西三河遭遇洪水,杨振宁旧居受损,先后经过两次修复。重新修葺后的杨振宁旧居呈现粉墙黛瓦、飞檐翘角的建筑风格,木门格扇,镂刻雕花,颇具古朴意境。



  如今,杨振宁旧居共有五进房屋,前两进房子是展览厅,展示的是关于杨振宁的图片和文学资料;第三进房是他以前居住的地方,第四、五进则以声、光、电的形式,展示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。





  除此之外,旧居中还保留了当时他生活的庭院——杏园。





  打开杏园的大门,就是三河古镇有名的一人巷,这个仅容下一人走过的一人巷,长约30米,也是杨振宁每天上学、放学的必经之路。



  三河的杨振宁旧居,详尽记录了杨振宁先生从少年求学、青年获奖,到留学授教、回归故里的奋斗历程,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。

  杨振宁旧居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拼搏奋斗、孜孜以求的成功之路,更是一个海外游子风雨兼程、魂系故土的赤子之心。



  静下心来行走在三河古镇,脚步声在古巷中寂然回响,逐渐与数十年前杨振宁的步伐重叠。一步步,坚定而稳健,不知是否在抒写着杨振宁当时的理想。抬头向上望,泛白的天光,也似乎是心中萌生的向往与希望。

  在三河的这段岁月虽然时间不长,却是杨振宁一生中重要的时光。2001年,杨振宁重返三河旧居,颇有感触,他提笔写下“六十多年前曾在三河居住,今天重来三河,喜见许多新建筑。希望今后更能高速发展”的寄语,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与祝福之情。

责任编辑:王 楠

地方文明网

合肥文明网 | 瑶海区文明办 | 庐阳文明网| 蜀山文明网 | 包河文明网 | 肥东文明网 | 庐江文明网 | 长丰文明网 | 巢湖文明网 | 中铁四局文明网| 万家热线
           
合肥市肥西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